离职补偿n+1是什么?
当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经济补偿金往往是打工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你是否也被“N、N+1、2N”的计算所困扰?
一、N+1的补偿情形(有且仅有3种)
N+1的补偿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用人单位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被辞退的。
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后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后被辞退的。
3.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4.两点注意:
(1)口头辞退是无效的,必须有书面证明。
(2)若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则仅需支付N即可。
二、N的补偿情形(常见几种)
N的补偿方式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n+1”提前30日书面通知:在N+1情形的基础上,如果用人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则只需支付N。
2.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
3.公司未缴社保。即使双方同意不缴社保,劳动者仍有权要求经济补偿。
4.公司未按时或足额发工资,劳动者因此自己离职。
5.个人与单位协商一直解除合同。
6.单位经营困难,如倒闭或经济性裁员时,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7.签的劳动合同违法导致无效,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
8.劳务派遣协议期终止,需退回派遣人员时,应支付经济补偿。
三、2N的补偿情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N的补偿方式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女职工在特殊时期: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被辞退的。
2.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劳动者在公司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退休不足5年:劳动者在此情况下被辞退的。
4.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劳动者在此期间被辞退的。
5.未签劳动合同:员工入职满1个月,不满1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上限12个月)。
6.单位无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四、计算方式详解
N的计算:N=工作年限×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工作年限按整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N+1的计算:在N的基础上加上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2N的计算:2N=2×(工作年限×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当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