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两个月的肺腑之言感想有哪些呢?
离职证明补办QQ:【707468216】来源:离职模板网点击量:发布时间:2021-09-15 14:35
距离7月中旬离职,已经待业两个月,我对打工、创业、自由职业这些事儿有了更多体感。今天分享几点肺腑之言,希望对大家有用:
01、自由职业是自律的试金石
检验一个人是否自律,就给他充分的自由。
离职之后,我没有刻意找工作、接项目。有了大把个人时间,原以为我会像很多自媒体博主那样高产如母猪,每天十二个小时扑在上面。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我发现自己远没有预期的那样自律。
无聊的时候,我的行动不是找书看,而是打开手机刷短视频;中午犯困了,躺下来一觉就是两个小时,搞得生物钟紊乱;真正坐下来干正事时,没多久就耐不住寂寞,开始找乐子……
多年以前,采访过一名做摄影的自由职业者,记得他说自由职业比朝九晚六的打工更难做。当时我对这番话不甚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才算明白:
自由不是无边界的放纵,而是建立在自律之上的一种掌控感。

02 临近中年,敬畏专业的力量
关注我比较久的读者,可能知道我有一个“终身事业”——个体发展研究和教育,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职业上的突破。
当我真正启动这件事时,才逐渐意识到任何职业想做到顶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持续积累。
前不久,拜访一家成熟的高管培训机构,求教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培训师。负责人告诉我,初级的培训师只需要做好知识的传承,但顶级的培训师几乎都有担任企业高管的经验,实战+理论才能教好他人。
想起一位权威学者的告诫:媒体人的一大毛病就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
瞬间击穿了我的软肋。
是啊!
哪个职业做到Top级别,不是经历了十年以上的摸爬滚打、持续积淀?
现在的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一夜爆红or暴富,但是只要我们深究下去,梳理这些人的成功路径,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多年前就在酝酿、打磨产品。
临近中年,生存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容易走向急功近利的道路,失去对专业的敬畏。
时刻提醒自己:先打好基本盘,再考虑如何转向。
03 你能兑换的本事,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辞职之后,陆续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找到我提供合作、兼职的机会,都是撰稿相关的内容,和我正在探索的个人成长主题关联度很小。
有过短暂的落差,但很快就回过味儿来。
到底什么是立身之本?
不是自以为是的想当然,而是别人找到你,想跟你链接、合作的那样本事。
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媒体人,在外界的认知里,我能兑换的本事主要就是写文章。即使我对个体成长再有兴趣,由于缺乏相应的积累和背书,短时间也不可能靠它吃饭、养活自己。
如果你打算换工作或转行,那么建议你,首先认真梳理、思考自身可兑换的本事,能为这个商业社会提供什么价值,自己的长线目标是什么?当下做什么才能为长线目标做持续正向的积累。
04 现在做别人不想做的
以后才能做别人不能做的
31岁辞职读研,时常有读者赞叹我的勇气。
其实我哪里有什么勇气?不过是看清了目标和现实的差距。眼下不做改变,等着人到中年,再想改变就更不容易了。
分享一个真实的职业转型故事:
某大厂资深HR,职业遇到了瓶颈,开始寻求转型。她想成为一名组织管理方面的自由培训师,却发现市场上没人肯为她买单。
如果是你,怎么办?
这位老师是个狠人,她通过各种渠道,搞了100多场免费培训!那两年备课、讲课占用了她几乎全部精力,可她却选择了类似公益的方式,不收钱做高品质输出。后来认同她的客户越来越多。
现在她成了国内知名的创业导师,线下培训的门票卖到了几万块。她说自己活出了想要的生活,每天跟一群喜欢的人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业。她就是创业酵母的张丽俊。
谁不羡慕这样的状态呢?然而只靠想象是实现不了的。
创造理想的事业版图,不仅需要先人一步的勇气,更需要俯下身子、扎根实干的执行力!
现在做别人不想做的,以后才能做别人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