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证明该怎么开?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HR日常工作中,每当有员工离职时,就需给员工开具离职证明。
员工离职后去下家单位入职时,下家单位能够凭借该离职证明准确清晰地了解到该员工在上家单位的相关信息,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之一。
当非本人意愿离职的,凭借该离职证明去人社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可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从法律层面上讲,给离职员工开具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离职证明该怎么开?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离职证明需要有哪些内容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首先,离职证明必须载有法律法规定规定的必备内容。
以下的离职证明参考模板,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同时,除法定内容以外,还包含了离职原因、离职性质、在职期间工作表现基本评价、离职手续已办完、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签订情况等内容。
法定内容是必须载入的,其他内容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增加。
参考模板:
离职证明(个人留存)
兹证明xx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于xxxx年x月x日入职我公司xxx部门担任xxx职务,劳动合同期限为叁年。至xxxx年x月xx日因个人原因离职,在职期间无不良表现,相关离职、交接手续已办妥,即日起终止原劳动合同,依法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因未签订相关《竞业禁止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XXXX有限公司
20xx年x月x日

其次,有必要载明离职原因或离职性质。
关于员工的离职原因和离职性质,虽然法律法规没有硬性规定为必备内容,但还是有必要写入离职证明内,有利于下家单位更清晰地了解该员工的从业信息。
另外,根据我国失业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对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可以向人社部门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如何判断员工是否非本人意愿离职,离职证明上的离职原因则是人社部门判断依据之一。
当然,如果员工是被单位解雇的,而该员工又很介意在离职证明上载明其是被解雇,HR在开具该证明时,则可以模糊之。
再次,建议载明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对于签订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的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在离职证明中注明,以便下家单位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规避由此引发的劳动纠纷。
开具离职证明的注意事项
1、工作年限或在职时间不能随意填写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包括试用期,根据《劳动法》规定,自单位与个人产生劳动关系起,双方就存在事实的用工关系。未免之后因各种原因导致争议,从而对单位不利。
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精确到天,否则容易产生纠纷,无法起到应有的证明作用。
3、员工姓名和工作岗位信息一定要填写正确。
4、不能按照劳动者意愿随意填写离职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离职原因并不是必要项,可写可不写,但千万不能按照劳动者的意愿随意填写,否则有法律风险。
5、离职证明一式两份离职证明是作为劳动关系结束的终止凭证,离职证明最好开2联,公司留存一份,员工留存一份。并且为了离职证明的权威性,防止他人冒用公司公章,在公司存根、员工留存的两联离职证明间可盖骑缝章。
不交接工作也必须为其开离职证明吗
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是因为劳动者不配合办理离职交接手续。那么,用人单位能否以这个理由进行抗辩?
答案是不,没有什么情况是企业可以拒绝开离职证明的,企业是有义务给员工开离职证明的。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若公司不开具离职证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若因不开离职证明造成劳动者损失的,需要赔偿损失。
不出具离职证明如何赔偿?
如用人单位不依据法律规定给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可能会给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等造成阻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因此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未进行工作交接而拒开离职证明是不可以的,但可以在劳动者办结工作交接前拒付经济补偿金。
提醒:
办理入职手续应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办理,以便核查员工的信息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
工作交接不是开具离职证明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工作交接制度中明确离职证明的开具是离职流程中的最后环节;但千万不能写“不交接即不开具证明”之类的明显违法条款。
遇到恶意不交接(需有证据证明)却强烈要求开具离职证明的劳动者,企业可开具离职证明给劳动者,同时,在离职证明中客观地载明“该员工与本单位尚未交接完毕”。相信劳动者拿到此证明,也无法入职新用人单位,因为新用人单位不会招用尚未交接完毕的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