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夸公司的“好员工”为什么也离职跳槽呢?
一家公司因效益不佳,就委屈了员工:少发年终奖,来年不涨薪,乃至裁员。
CPI在涨,工资不涨,等于是“变相降薪”;若把年终奖加上,就是年收入下降,那么CPI上涨等于加大了降薪幅度。
这迹象表明,公司不是寡义,就是乏力。
大家都能感到不妙,又有多少人能逆来顺受,一声不吭?
员工们私下聊天时,大多表示了对公司的失望,透露出“此公司不宜久留”的想法。
A君说道:“疫情只影响了财年最后两个月,公司却把它当作全年效益不好的借口,这借口真蹩脚。”
B君吐槽道:“裁员之后,我们活多了,钱没多。”
C君坦然道:“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
午后散步时,忙完休息时,或在微信群里,员工们就会像以上这般聊天。没有领导在场,说话不拘谨。
在这以吐槽为基调的闲聊中,同场的D君竟冒出了力挺公司的话:
“现在大环境不好,别的公司还有降薪的呢。”
“请大家对公司好一点,毕竟是我们奋斗过的公司。”
“外面风大雨大,如今这行情,留在公司更稳妥。咱毕竟是大公司,靠谱。”
这话虽显突兀,好在说得轻松随意,并不严肃。
D君效力公司四五年,对公司感情不浅,发声维护公司也正常。
不出所料,说话不得人心的D君会遇到员工们开玩笑似的回怼:
“你怎么不说别的公司降完薪比我们没降的还高?”
“是公司委托你来做大家思想工作的吧?”
“祝你在公司干到退休。”
两方观点虽不同,但并无把观点强加给对方的意思,气氛尚算融洽。
此番过后,D君仍一如既往地替公司说好话,其“公司忠实粉”的形象是没跑了。
二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因利益或文化因素而产生怀疑。
员工怀疑公司管理层,加剧了心理不稳定性,转化成了跳槽的行动。
在“非常时期”跳槽,员工们并非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和“难敌橄榄枝诱惑”的那种贪心,而是切实感到跳槽的迫切性。
员工们通常有吃散伙饭的惯例,由跳槽的同事请客。
一个人请众人吃饭,恐怕花费不菲。
不必担心,近期也有同部门的别人提离职,与他(们)一起请客是个好主意。
跳槽停不下来,散伙饭常吃常有。有时,已离职的前同事都有份来吃。
时光轮转,公司的“人员动荡期”已持续了一年,又临近公司“扭转口碑”的时候了。
员工们听到风声:这次年终奖会比往年多发,且来年会照常涨薪。
D君大方预告:如果年终奖正常发,就请同事们吃饭。
大家近来吃多了散伙饭,习惯性以为D君也是请散伙饭,但没有证据,不好瞎猜。
后来,实发的年终奖算对得起大家,体现了公司的求生欲。
回看公司新一年,疫情影响跨整年,效益不见得比上年好,可今年反而没亏待员工。
D君兑现了诺言,自掏腰包请吃了饭,是一次不错的团建活动。
面对大伙的感谢,D君体面回应:“我是拿年终奖请客,应该感谢公司。”
“感谢公司”几乎成了他近期的口头禅。
饭局几天后,微信群里有人曝出消息,说D君会在月底离职。
没主动官宣消息的D君,倒也出来承认了要跳槽的事实。
原来,那顿用年终奖请吃的饭,果真是个散伙饭!
推算回去,D君请客那天就已拿到新公司的offer,甚至在预告请客时就有眉目了。
D君绕过了以散伙饭为名义的饭局,又拒绝了同事们知情后的回请,快达到“悄然而去”的离职高境界了。

三
真正的诧异,不在于大家稀里糊涂吃了顿散伙饭,而在于成天夸公司的“好员工”竟也跳槽了。
不少人会下意识地认为D君太假:切,他之前不惜“逆势”夸赞公司,到头来还不是要走?人设崩塌啊。
离职消息传开后,D君在微信群解释道:“我年纪不轻了,一直做耗体力偏多的工作不是长久之计,迟早得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有同事调侃D君:“你之前这么夸公司,居然还跳槽,打不打脸?”
D君回答道:“不会啊,跳槽是找到了更好的机会,不影响公司的好。”
他说的理由不可谓不真,但可以有更多。
他选择在离职热潮中跳槽,其跳槽动机可能与常人无异;他在刚拿完次年年终奖后跳槽,跳槽时机比常人明智。
谁说不是呢?他跳槽不会没有工资福利的原因。工资福利从不缺席“员工在意之事排行榜”,谁若能无视之,就差不多是个假人。
不过,赚钱这事儿对不同人会有个轻重缓急。
对不太差钱的D君而言,赚钱就是个缓字。
相比介意“变相降薪”,他更有底气选择安于现状——少赚些,不跳槽。
那么,他总说公司的好话,是符合个人立场和利益的。
当员工接二连三地离职,会给剩下的员工传递负能量,造成心理浮动。
本不打算跳槽的D君可能会自我反省:
“这么多人都走了,我还留在这儿,难道我的想法有问题?”
“吹尽黄沙始到金,难道跳槽的都是被吹走的沙子,我就是金子?好像不像。”
“熟悉的同事都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多尴尬啊。除了工作量暂时性暴增,将来的新同事未必有旧同事好。”
有了“怕不正常”、“怕人陌生”和“怕被剩下”等担忧,加上原本对他刺激不大的“变相降薪”,他离职跳槽就攒够了充分的动机了。
D君先前发声维护公司,暗示会继续效力公司,算是言行一致。
D君后来仍说公司好,还频频说“感谢公司”,是有给公司发“好人卡”的端倪。这般理解,他跳槽就不矛盾了。
完整的“好人卡”是这样表述的:“我依然认为公司很好,但可惜它不再适合我了”。
四
成天夸公司的“好员工”竟也跳槽,这确实是个有反差、有趣味的话题。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可以心口不一,朝三暮四,自食其言……或许D君不敢在同事面前吐露对公司的不满,怕传到领导那儿就糟了,反以夸赞公司的方式来掩饰。
人心也可以很简单。或许D君爱夸公司根本是强迫症发作,跟心里怎么想没关系。又或许他一直力挺公司,但是年纪大了,挺不住了。
在离职热潮来临后,有领导根据情况对下属员工的跳槽概率进行评估。
根据D君的表现和状况,他一定属于那种让领导放心的、不太会跳槽的员工。
看来,领导还停留在对D君的刻板印象上,忘了以发展的眼光看人——外界的负能量弄得D君很难受,激得他通过跳槽去寻找正能量。
公司管理层若有心,可思考D君之跳槽:为何一位口口声声说公司好的员工,也要离公司而去呢?
正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二百五”,怎么理解?请看如下分解:
公司雷厉风行地裁员,二话不说地“变相降薪”,后来还是得向跳槽成风的现实认怂,选择恢复员工该有的权益。
公司之前有何苦衷我们既不知也不管,我们只知以员工的名义说话,大体是正义的。
员工们是弱势群体,强大的公司让一让他们又何妨?

离职证明定制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