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离职(公司要上市前离职好吗)
高管辞职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但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人才组成部分,其动向备受公众关注。据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Wind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0月10日,2018年共有375家上市公司的385位董事长辞职。也就是说,2018年平均1天至少有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辞职。以A股目前3551家上市公司计算,大约每9家上市公司就有一位董事长辞职。其中,自9月20日以来就有14家公司。
对于董事长辞职的影响,分析人士指出,主要看其离职原因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预期,市场会根据实际经营影响给出正面或负面反应。高管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战略需求、套现需求、优化管理以及正常的人事安排。
三天八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辞职
10月11日,广东甘化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胡成中因个人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0月9日晚,共有四家上市公司披露董事长辞职公告,分别是:福建水泥(600802.SH)、亚通股份(600692.SH)、悦居智能(832962.OC)、客都股份(871589.OC)。
10月8日晚,有三家上市公司披露董事长辞职公告,分别是:申昱环保(430527.OC)、中电国服(833228.OC)、白马数控(832508.OC)。
上述公司多表示,董事长辞任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个人原因、身体原因或工作调整成为董事长辞职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看来,普通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其他高层辞职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并不大。
对于董事长辞职的影响,分析人士指出,主要看其离职原因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预期。如果董事长因为负面消息而离职,同时伴随内部问题突然的暴露,相关公司股价短期可能大幅下跌。若公司此前经营策略和理念存在问题,更换新董事长之后,经营状况可能好转,市场往往会给出正面反应。
四大辞职原因:
战略需求、套现需求、优化管理、正常人事安排
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表示,高管变动频繁,一方面说明了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性,一方面也体现了高管对上市公司发展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判断。其中也不乏上市公司高管为规避相关法规障碍,辞职来迅速减持套现。另外,高管频繁的变动与A股不断扩容也不无关系。
张兆伟认为,高管辞职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控股股东的战略安排,更换高管便于实施新的战略方针。这类高管变动一般都伴随公司经营上的重大改变,如资产重组置换、定向增发、大举拓展主业等,更换的都是核心高管,如董事长、总经理、执行董事等。
比如今年面临“保壳战役”的*ST因美(002570.SZ),因公司业绩不佳对董事会成员做出巨大调整,创始人谢宏宣布复出任职贝因美集团总裁,取代了原董事长王振泰。非独立董事方面,公司总经理黄焘由现任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取代。独立董事方面,周亚力与史惠祥卸任,由倪建林和汪祥耀接任。
二是高管辞职减持套现。许多高管在公司上市前持有大量的原始股,公司上市后,持股高管通过原始股套现能够迅速实现财富暴增。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25%。而高管离任半年之后,可以减持50%的解禁股,18个月之后则可全部套现。
另外,由于目前对公司上市流程熟悉的高管稀缺,出现了职业上市高管。他们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公司上市,上市后将其持有的股票尽快变现,再进入其他公司。与此同时,我国创业板公司内部机制不健全,对管理层的薪酬激励作用薄弱,也促使大量的高管人员纷纷离职减持。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加速创新技术向产业化的转变以及加速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然而,创业板企业接连不断出现高管减持的问题,使其成为以上市、达到解禁为目的的“短视”公司。更有甚者,高管通过内部消息或者粉饰业绩等手段拉高股价,再进行减持。对创业板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危机,甚至对资本和社会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第三,高管辞职,有的也属于优化管理层、提升管理效率的需要。
第四,高管离职属于正常的人事安排。如因为股东撤出、另有任用,或者退休年龄已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能兼职。

离职证明定制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