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离职技术大牛去哪家公司呢(中芯国际最新进展)
最近,一家证券机构发布了中芯国际现状解读,重点提到了产能扩张、先进制程研发工作以及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吴金刚离职事件。
中芯国际过去手机业务占比高,第一季度总收入71亿人民币,第二季度指引83亿人民币。但目前中芯国际手机业务的占比在不断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是48%,2021年第一季度是35%,二季度还会进一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手机占比高是因为做很多高通的手机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处理器,尤其28nm有很多高通低端4G手机处理器订单,而现在国内厂商占据了更多的产能。而中芯国际和华虹目前都优先承接国内订单,最近几个月都创下新高,全年预计将达到50亿美金以上。
中芯国际现在新增的订单多来自于IoT(物联网),比如瑞芯微在GF(格罗方德)拿了很多产能,而中芯国际三季度给瑞芯微小几千片的12寸产能,中芯国际当前12寸产能才11-12万片,这个对瑞芯微来说是个很大的助推。而且除了IoT(物联网),中芯国际也有功率产线。
从产能来看,中芯国际产能在去年Q4折合8寸有52万片左右,今年Q2有57万片等效8寸产能,今年还会继续扩产能,年初就披露了12寸扩1万片,8寸扩4.5万片。
目前,虽然中芯国际产能多,但是利润并不理想。除了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折旧高以外,还由于晶圆厂的特殊属性决定的。晶圆厂不是做终端产品的,终端产品涨价可以夸张点,但晶圆厂涨价只能逐季度涨。据统计,当下全球8英寸总产能550万片左右,中芯国际只看8寸是25万片,相当于全球的5%左右。所以中芯国际的产能将是它的优势。

此外,中芯国际并没有放弃先进制程,公司的先进制程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展。公司的N+1大客户是嘉楠耘智,是矿机客户。目前大客户的订单没有减弱,依然保持满载,N+2应该在近期也会有突破。公司目前在推进国产化产线,有些14nm的国产设备已经在推进了。往后中芯国际、华虹能够和国内的设备公司合作打造一条国产化产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此前吴金刚去了一家龙头公司,协助做国产化产线。而吴总主要负责28nm以上,在14nm及以下主要还是梁孟松在负责,所以说并不是SMIC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总的来看,中芯国际目前的订单很旺、8英寸产能优势也将长时间存在。并且随着晶圆厂涨价,后续业绩弹性也会显现出来。

离职证明定制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