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裁离职,中芯国际如何走出僵局呢?
离职证明补办QQ:【707468216】来源:离职模板网点击量:发布时间:2021-07-13 23:01
不久前,作为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的中芯国际,离职了一位得力干将。7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通知称其核心技术骨干吴金刚博士因为个人原因决定辞去其在公司内的职务。中芯国际声称其技术研发工作均稳定运行,吴金刚去职也不会对公司整体的项目研发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在中芯国际的核心技术骨干中,吴金刚可谓是一员虎将。公开资料表明,2000年中芯成立,其在2001年就入职中芯,此前履职在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中芯的20年中,其历任助理总监,总监,资深总监和技术研发副总裁等职务。其在中芯国际工作共20年左右,对中芯贡献甚多。中芯国际在2020年的财报中也说明,吴金刚曾负责参与过中芯国际FinFET工艺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其实人事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芯国际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也不是中芯第一次经历核心人才离职。比如说此前声势更盛的CEO--梁孟松也曾提出过离职的需求,当时引发的风波也更为巨大。所幸,中芯最后成功挽留了梁孟松。虽然中芯并没有说明其挽留人才的方式,但是梁孟松2020年的薪酬水平比2019年高出了3倍左右,可见薪酬承诺是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吴博士的离职,可能并不单单是薪酬上的因素。其在离职前曾经获得16万份限制性股票,成本为每股20元,按照最近的市场价格,其有近千万的浮动利润空间,而根据有关协议,离职意味着,这笔激励尚未实现就需要放弃。而什么因素导致其宁愿放弃千万期权也要离职,这背后的个人原因,外界仍然不得而知。
而抛开高管之外,中芯国际的总体人员流动情况也明显偏高,据中芯2019年的社会责任管理报告显示,在2019年,中芯的员工流失率控制在17.5%,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员工流失率分别是45.3%,32.6%,12%和3%。
作为对比,台积电在2019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员工流失率仅仅只有4.8%,15-19的5年期间,主动离职率最高不超5%,最低仅为4.1%。
半导体制造加工行业本来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极为强烈,中芯国际面临极为严峻的人才供应挑战。
其实除了核心人才的出走意愿是其重大风险之外,中芯国际在技术开发上的也遭遇了一些挑战。目前,中芯国际已经开发和规模量产了28nm,14nm,12nm等制程产品线。同时,梁孟松也提及,中芯的7nm技术开发业已取得完整能力。但是,原定于今年4月份开始风险试生产的7nm制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消息,这不禁令外界开始产生困惑和忧虑。
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是,原本中芯国际向光刻机制造厂家阿斯麦(asml)订购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光刻机)也疑似出现了推迟或者跳票的可能性。今年3月,中芯国际和阿斯麦的采购协议中,未见EUV光刻机。
EUV光刻机作为突破7nm制程以下生产技术的关键设备,它的缺席,必将的对中芯国际的技术开发造成巨大影响。而作为竞争对手的台积电,目前已经着手打造3nm的商业量产计划,在先进制程的竞争方面,中芯国际短期内并没有什么机会。
无法从先进制程中获得优势的中芯国际,转而从成熟工艺上发力,今年3月份,中芯国际发公告称将在深圳设厂,据称,该项目投资额度高达23亿美元,将重点生产28nm及其以上的工艺,预计将在明年投产。
不过,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上竞争能力依然存在问题,从17-19年,3年间,28nm产品收入占比从8.12%下滑到4.03%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主要原因是当前国际上掌握28nm工艺的厂商还有联电,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y)等,中芯国际可得到的份额并不多。
如今,中芯国际在两方面都遇到困难。中芯国际也在风险提示上坦言“如果对技术开发的投入不能满足技术升级需要,很可能导致其技术被赶超或替代。”
从2000年初创到现在,中芯国际经历了新世纪的20年,今后只会承担更艰巨的使命。